精神卫生知识专栏

2019-06-03


     ●什么是健康?


     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,而是一种生理、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。


      ●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?


      通常根据下列10条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


      (1)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。


      (2)能充分了解自己,并能恰如其分地估计自己的能力。


      (3)生活目标和理想切合实际。


      (4)能保持人格的完整和谐。


      (5)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。

     

      (6)善于从经验中学习。


      (7)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。


      (8)能适度宣泄和控制情绪。


      (9)在符合团队要求的前提下,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个性。


      (10)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,能恰当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。


      ●什么是亚健康?


      亚健康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-种生理功能降低的状态。


      躯体方面的表现有过度疲乏感。头痛,心慌,胸闷,气短,性功能减退以及饮食和睡眠障碍,机体抵抗力下降,易患感冒等。


      精神精神心理方面的表现有情   不稳,易烦,易烦躁、发脾气、焦虑、心事重重、小心眼、不开心、郁闷、感觉各种压力加大等。


      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,机体抵抗力下降这种状态如果持续得不到纠正,很容易感染疾病,或向疾病状态转化。


      ●人为什么会得精神疾病?


  精神疾病确切的致病原因目前还不清楚,但可以肯定的是,它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:其一是内部因素,即一个人的先天素质,包括遗传因素和人格特征等;其二是社会心理因素,包括自然和社会灾难,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生活事件,家庭,社会环境等;其三是各种理化因素(酒、药物、工业中毒等)及生物学因素(各种感染、躯体疾病等)。其中内部因素是发病的基础,其他因素是发病的条件。许多人误以为精神疾病都是因为精神受刺激,小心眼,想不开引起的,这种看法是片面的。


      ●精神疾病是“思想病”吗?


      精神疾病不是“思想病”,是大脑的疾病。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种生物学、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人的大脑功能失调,导诊认识、情感、意志和行为出现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。精神疾病有轻型、重型之分。所谓“重型”精神疾病是指精神活动严重受损,对自身健康状況或者客观现实不能完整辨认,或者不能控制自身行为的精神疾病。   轻型”精神疾病一般是指虽然存在精神活动的异常,但患者对自身健康状况或客观现实能够完整辨认,能够控制自身行为并主动,积极求治者。


      ●判断精神活动正常的标准是什么?


      精神活动正常与异常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,而且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其认识和评价的标准也不太一样。“正常”与“异常”是一个相对的概念,不要绝对或孤立地理解。以下几点供参考:


      (1)精神活动与深灰环境协调:即行为应被所在社会文化所接受,没有明显离奇和出格的地方。如夏天打架都穿短袖拟穿棉袄,就与环境不协调;在家里可以穿内衣,但如果穿内衣去上班,就与环境不协调。


      (2)自身精神活动的协调:即各种心理活动过程如思维、情绪与行为之间协调一致。如遇到一件让自己非常高兴的事情,就应该有愉快的内心体验和相应的表情。此时如果感到痛苦就是精神活动不协调。


      (3)性格的相对稳定性:一个人的性格具有相对稳定性,正所谓“江山易改,本性难移",一个性格非常内向的人如果某段时间毫无原因地话特别多,滔滔不绝,喜形于色,整体忙个就要考虑精神是否异常。




分享